乐鱼体育在景山儿童公园里,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“打卡”游玩;走进新桥乐滑天地,诸多青少年在此享受滑板飞跃带来的快乐;在新桥未来社区西江月滨水欢乐带,小朋友在沙坑上努力堆着城堡……这样的儿童友好场景,如今,在瓯海悄然兴起。自全域推进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以来,瓯海区聚力聚焦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适儿化改造提升,在“微空间”里精改造、精提升,真正让“城市每个角落都更友好”生根发芽、落地开花。
“我们的孩子之前出门都没有什么玩乐的环境,能参加的户外活动也越来越少,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我们专门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项目,增设更多儿童可以参与的友好空间。”瓯海区儿童友好城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表示。为深入贯彻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理念,瓯海区将目光瞄准儿童使用频率较高的城市公园、口袋公园等开敞空间区域,充分利用闲散用地和边角地,适儿化改造街角公园及边角绿地,增设适宜儿童使用的游乐、科普、休憩等设施,改变原来公共区域单一的使用功能,为儿童提供安全且具有包容性的多元公共空间。
景山儿童公园是瓯海区打造的首个儿童友好主题公园。该园以“鱼儿生长”为主题,为孩子专门定制专属成长路线和游乐方式。通过“鱼儿畅玩”“鱼儿认知”“鱼儿互动”“鱼儿探索”四大友好区域,串联起不同年龄层的游玩场景,并配套增设儿童阳光大草坪、儿童摇摇马、滑滑梯、植物科普设施等游乐项目,让专属儿童的“诗意空间”得以实现。
新桥社区西堡锦园小区利用空地铺设彩色铺胶,周边设置攀爬网、秋千等设施,打造满足儿童需求但又全龄包容的活动空间;三浃社区八组团通过置换闲置空间,设置儿童游乐场所,增设运动器械,孩子们的欢笑声取代了汽车的轰鸣声……针对老旧小区儿童游玩设施、活动场所匮乏等问题,瓯海区从“一米高度”出发,以儿童需求为导向,对新桥街道等部分老旧小区低效空间开展适儿化改造,成为打造家门口儿童友好空间的生动写照。据悉,作为国家首批儿童友好中央补助项目--瓯海中心片区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已适儿化改造5.3万平方米,真正把公园装进“口袋”,让童趣点缀家园。
像往常一样,李阿姨每天会去瓯海区第二幼儿园接孩子放学,但与平时露天站着等待不同是,现在幼儿园门口多了一处“家长等候区”。李阿姨和其他家长一起坐在遮阳棚下,一边等候、一边聊天,还可通过宣传公告栏、扫码二维码看看学校最新资讯。“以前家长扎堆等候可能会造成交通拥堵,有时还要日晒雨淋,现在这个等候区让家长轻松许多!”提起等候区,家长们纷纷赞不绝口。
2022年以来,瓯海区专项启动家长等候区建设工程,充分利用幼儿园、中小学校周边道路空间的适儿化改造,率全市之先在瓯海一幼、新桥一小等6所中小幼校园门口建设“暖心家长等候区”,在方便家长接送孩子的同时,也为适儿化改造增添了安心空间。此外,设立50余条彩色斑马线个住宅的“红领巾”微公交,全方位保障学生安全上下学、安全走街巷。
据瓯海区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,瓯海区将持续深化普惠性、公益性儿童友好空间及建设路径,积极推动半塘公园、梦幻云谷儿童天地、景山小学街区慢行系统等多元化适儿场景打造,对现有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升级。也将发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儿童友好社区建设,为儿童友好从“概念”变为全面铺开的“实景”迈出坚实的一步。